“电子身份证”上线,北港猪场迈入精准化养殖时代
春寒料峭的三月,温州市赤岩黑猪养殖公司(原平阳县百正家禽养殖场)迎来了一支特殊的“技术援军”。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家畜繁殖团队王蒙老师的带领下,团队为猪场110余头种猪植入了智能芯片耳标。这批高科技耳标如同每头生猪的“电子身份证”,正式开启了北港猪场“一猪一码”的精准化养殖新时代。
作为北港猪核心保种场,该场长期以来面临系谱档案不健全、个体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而此次定制开发的RFID芯片智能耳标系统,为这些问题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在现场,学生们手持智能终端逐一扫描,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每头种猪的专属“身份证”编号,数字化身份认证让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数字平台搭建,助力传统养殖转型升级
在为期三天的技术服务中,团队不仅完成了耳标的植入,还为猪场搭建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对猪场负责人白福转进行了系统的操作培训。通过这一平台,耳标中的数据得以深度分析和应用,大大提升了猪场的管理效率。
“以前查系谱要翻厚厚的记录本,现在扫码就能看到完整的遗传链条。”培训负责人白福转展示着新生成的育种资源报告,系统精准筛选出各家系具有遗传改良潜力的后备种猪。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让原本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直观,也为猪场未来的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润无声,智慧养殖引领未来
此次技术服务是动物科学学院“绿野兴牧·智慧助农”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团队负责人王蒙副教授透露,团队正联合北京艾博宏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新一代低功耗耳标和预警监测系统,未来将进一步集成定位功能与AI行为分析模块。
小小的芯片,正在编织一张智慧养殖的数字网。随着最后一头母猪完成耳标植入,北港猪保种场的智慧化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科技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传统养殖业。一枚芯片承载的不仅是生猪的身份密码,更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从“经验养殖”到“数据养殖”,动物科学学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助农的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